:::::【漫步萍踪】世博外事日记(二) :::::

    来说一说刚完成的斯洛伐克总统团。斯洛伐克在我的印象中,是与捷克紧密相连的。从它的名字“斯洛伐克”,也可以隐约寻出斯拉夫人的痕迹。毗邻奥地利、波兰,这片中欧地区,总给我充满艺术的感觉。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多瑙河静静流淌,僻静的老街,诉说着其悠久绚烂的历史。

  

    这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国徽,蓝色山峰代表斯洛伐克的最高峰——塔特拉山主峰,而双十字的标志,昭示着人们的宗教信仰。 斯洛伐克的首都是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作为知识记下)

   因为负责这个团媒体管理的老师英语不太溜,所以这回派我协助做一些翻译与协调的工作。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晴  太阳

    因为就在前一天,斯洛伐克为国内发生的枪击事件举行全国哀悼,所以我们担心总统可能取消行程。幸好最终一切照旧。
    下午接机。浦东机场的机坪。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伊万·加什帕罗维奇。
   总统的专机非常漂亮,白蓝红国旗色,镶嵌着国徽,颇具风采。我守在机翼旁的登机口,照应媒体的人员。下来一个扛着摄像机的大叔,就给我来了记闭门羹,他和我说斯洛伐克语 = =b 似乎这个总统府的官方摄像师不会说英语,这下我囧了,幸好后面下来的媒体记者们都是会说英语的,我才得以确认他们的身份。
    因为这个团组外方事先没有确定媒体方面负责人,经询问总领事后,一回到Westin酒店,我和外办新文处的蒋老师就急忙联系那位总统府的新闻发言人特鲁巴奇先生,这位年轻的先生还是很nice的,终于赶在晚宴前敲定了行程信息。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晴  太阳

     今天先拜访了斯洛伐克驻沪总领事馆,令我诧异的事,它居然是在一栋公寓大楼里的,很迷你啊。我们乘电梯到半当中时,有个阿姨准备进来了。我们只好建议她走消防通道,因为警卫临时把电梯给封了。囧,不好意思了,阿姨。
      总统真是给足了总领事面子,在领馆里头待了大半天。随后我们就去了华为参观。我第二次去华为,已经熟门熟路了。这回远程视频对话的亮点在于,北京的会议室安排了说斯洛伐克语的师生(应该是北外的),他们还和总统一起唱起了斯洛伐克的民谣,很是热闹,温馨啊。华为真是用尽心思,连接待的礼仪小姐,都穿上了富有中欧风情的服装,在会谈时,也专程安排了斯洛伐克当地员工,用斯洛伐克语进行介绍,我顺便领略了那个外国女翻译精湛的中文技艺。
   下午我们又赶去衡山宾馆与韩市长会见。会见期间,在角落的我,手机短信声响了,妈呀,吓死我了,我忘调静音了。幸好声音很短,而且不是很响,不然我大概要被请出去了 – – 下回我得注意了。
     晚上,我们在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建筑师邬达克(L.E.HUDEC)的纪录片首映。我一直错误地以为,邬达克是匈牙利人,原来他应该是斯洛伐克人,当年在奥匈帝国时期的出生地,现在是在斯洛伐克境内。
       邬达克对于上海人来说应该不会陌生了,除了大光明电影院,一旁昔日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这次安排记者住这里,我每天就要Westin和Park来回跑啊)、沐恩堂等,都是他的杰作,所以这部纪录片名为The Man who Changed Shanghai,别具意义。邬先生的儿子也来到了首映式,他也是纪录片的主角,以回忆的方式,将他父亲的坎坷而充盈的一生,以及当年在上海的生活娓娓道来。片中,当邬先生的子女,在六十多年后重回上海故地的时候,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那种如获至宝般的欣喜。面对种种痕迹,他们在明灭的记忆中,打捞起了过往的岁月。影片画面温情脉脉,在泛黄旧像和斑斓今景对比中,让我回味良久。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晴  太阳

      今天是斯洛伐克国家馆日,大清早我就和蒋老师带记者们先到达了世博中心东广场,做前期准备,和他们解释站位和转场流程。
       这回借着记者区域的位置优势,可以在另一个角度观赏升旗仪式,很有feel啊!
      中央大厅的文艺演出,也是亮点颇多。斯洛伐克女高音歌唱家希萨·斯克洛夫斯卡演唱了《卡门》等名曲后,又来了一首中文歌曲《大中国》倾倒全场,随后的沙里什人民乐团乐队的舞蹈表演,洋溢着浓郁的中欧风情。贴上一段现场自拍视频:

http://www.tudou.com/v/PgNKD6l_0C4/v.swf

       斯洛伐克馆以螺旋造型为特征。在欧洲,螺旋造型象征重温历史,也代表了一种将过去与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创造力。斯洛伐克馆并不大,中央是个广场,可以看到一段螺旋状的楼梯,宛如城市绵延的道路在广场交会。广场周围环绕着一堵墙,布满旧时记忆的片段,代表斯洛伐克城镇和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坐标。几部影片讲述了由人们日常生活拼接而成的城市故事,见证城市永不停息的变化、运动和成长。通过展品的陈列和视频的演绎,古朴的家具、精美的器皿、奢华的服饰,美好往事的点点滴滴跃然在目。还可以来场变装游戏,那些模型,空出头部位置,可以探头去模仿一番,挺有趣的。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德国馆(德国馆的互动电光球不错,大礼包很丰盛!)、意大利馆(其实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可能是有些匆忙)、捷克馆(互动的内容很多哦)、柬埔寨馆(我好奇为什么会想到参观这个馆,后来才知道,总统一行下一个目的地就是柬埔寨,学到了柬埔寨用英语说是Cambodia,哈)。
      晚上浦江游览,与上回斐济团不同的是,这次是华为邀请的,有钱啊,这艘船很豪华,船上还有自助晚宴,居然还有川剧变脸表演,开眼了,不错不错。清澈的夜空中,能看到朗月和黛云。甲板上,江风袭袭,和着乐队演奏的爵士乐,太有情调了。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晴  太阳

     送机。告别。
     记住其中的几个名字,斯洛伐克Goodwill杂志尤拉伊·菲林先生(关键词:攀谈、合影、报纸、邮件)Markiza电视台编导亚库博·拉察先生(关键词:联络、607)、斯洛伐克电视台编导托马什·皮尔兹先生(关键词:外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团组的负责联络员是孙老师(上外外事处的处长)、外办国宾处的丹丹老师(上外毕业的)、蒋老师(85年上外日语系毕业的)、另一位志愿者陶阳(上外研究生),加上我,哈哈,我们这是上外五人行啊!:P

—————————————————————————–
建议使用 http://jeremy-gu.spaces.live.com/?mkt=en-uk 浏览本网页。

:::::【漫步萍踪】世博外事日记(一) :::::

严格意义上来说,斐济总理团是我亲历的第二个团组,悲催的伊朗总统团除外。前一个是拉脱维亚总理团和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代表团(合并的),其实还有一个5月初的红十字会荣誉日团,待我之后回忆。

      此番斐济总理团前后历时两周之久,作为一级团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一方面说明总理治国有方,政局稳定,他可以放心地逍遥在外。另一方面又预示着我们需要忙活一阵子了。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晴  太阳

今天上午在均瑶大厦参加完突袭而来的《人民日报》采访之后,我就返回了外办,准备上团。

因为是外交部邀请的团组,所以这回我是随着国宾处Z处长和W老师接团。由于前期工作比较顺利,“小册子”很快就做好了。三点整,带上所有材料,准时出发赴酒店。外方明天上午的航班抵沪,所以今晚我们就先提前入驻啦!大笑

世博洲际酒店就坐落于世博园白莲泾入口处,地段超好。五星的酒店气场就是不一样。推开房门,布局很宽敞,摆设也很别致。朝硕大的落地窗外望去,不远处便可见巍峨鲜红的中国馆和泛着粉紫色光泽的日本馆。仔细观察的话,这一点从头图上可以得知。这里的夜景很不错哦~

两个缺憾。房内无免费网络。TV虽高清宽屏,但是卫星频道太少,好像也只有CNN、BBS和HBO可看。缺少娱乐环境,当然我不该是来享乐的。失望

明天就要正式进入角色了,早点睡吧。困了

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晴  太阳

早晨我们一行和韩大使、外交部美大司的M参赞、L处和小余同往机场接机。车上结识了斐济驻华使馆的一秘Naipote先生,他给了我张名片,此时我才第一次见到斐济群岛共和国的国徽,颇有岛国气息,散发着一种原始纯朴的美。因为曾是英联邦国家的关系,从国徽的布局上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浦东机场T1,航班准点到达。我们个个西装笔挺(出汗啊 – -),守候在出口处。总理在众人的陪伴下走了出来。军人出身的他,看上去坚毅而自信,几度寒暄,显得十分友好,很nice。送出机场之后,我又和Naipote先生,以及斐方一位听得懂中文,但始终操着英语的华人女士(- -|||)赶去与行李车接头,返回酒店。上午行程告毕。

我继续写。信息随后传来,晚上还有代表团的另一部分成员会搭乘另一个航班抵沪(从这一变化开始,掀起了此后行程变化林林总总之高潮迭起)。

晚上,我刚准备看会儿电视,接到W老师电话,他们到了。于是我又赶忙下楼直奔大堂。通过W老师的介绍,我认识了代表团中的一位老先生,Sir Moti Tikaram,他是当地的前任大法官,是斐济现存仅有两位由英国女王授勋的爵士之一("one of the two surviving knighthoods in Fiji",另一位是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斐济驻华大使Sir James Ah Koy先生)。据说他还是当年斐济足球协会的主席。老先生虽然走路时有不便,柱着拐杖,但神色依然坚定,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风采。老人家已八十高龄,在等候间歇也不忘闭目养神。在我扶他走路的途中,他问我这里是不是InterContinential,直说很luxurious。

后来我一查,《斐济时报》上有篇他的专文呢:http://www.fijitimes.com/story.aspx?id=125490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晴  太阳

暑假一晃已经八月份了,sigh~~~今天好热啊,真不该穿西装。

按照行程,总理几人赴华东医院体检,其早餐由酒店准备带去医院。早上我又和酒店关照了一遍,说马上要出发,1188的某经理居然还在磨叽磨叽装早餐。终于准备好后,我带服务员Paul同往医院。到了病区打开一看傻眼了,这准备的早餐就是几块面包,还有一点水果 – -b 人家跟你说体检稍微清淡一点,酒店也不至于这么小气吧!咬牙切齿 然后突然又意识到某人是面粉过敏的,你罪加一等!眼看着马上要开始早餐了,我马上奔出医院去超市买啊,啊呀呀~终于凑齐了一顿像样的早餐,惊险过关。

回来的路上我和Paul聊了会儿,原来他是来自荷兰的(我怎么看都怎么觉得他是亚洲人,开口我还准备说中文来着),在这里实习。(一回生,二回熟,后来在1188吃早餐的时候,碰到他都会问好。他还一直建议我座window section,风景好噢)

话说其实在前期的时候,我翻译过体检的项目表,翻译室的老师说太专业了,不好校对,后来医院发来一份修改稿,从中学到了几个专有名词。原来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通常都用简称ECG哦,spO2是血氧饱和度的意思,内/外科(Internal medicine/surgical department)可以合译为Physical Examiniation了。

总理提出来要夜游黄浦江。晚上立马先去踩点,新旧十六铺、东方明珠码头都去了一圈,工作细致高要求的Z处还是不甚满意,安排接待工作真累人啊。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晴  太阳

今天上午去世博园参观。

阿联酋馆。外形很别致啊,沙丘的流线型,金灿灿的。馆里的几场电影都不错,值得一看。然后在VIP区发生了“电梯门”事件,此处暂不详述。- -b 馆长后来出来致歉,还给每人送了阿联酋特色的茶水和枣子吃,恩,味道不错。

印度馆。似乎是竹藤搭建的屋顶,下雨天会不会漏雨啊?中心有四面的激光电影表演,不知道各个角度看到的是否一样,好奇这个原理是什么。

马来西亚馆。科技含量不是很高,好像也没有电影啊,主要是风俗文化的展示。

晚上在香格里拉的宴会厅举办“斐济之夜”。入场前的部分有点像鸡尾酒会,每人戴上了一条斐济贝壳海螺制成的项链,很靓很岛国!宴会的主持人是ICS的Vivian嘛~到场的还有不少媒体。伴随着军乐队的抒情音乐,觥筹交错,共同来庆祝斐济旅游指南中文版的发布。Bula! Bula! Bula是斐济语“你好”的意思哦!斐济旅游局的标语是FijiMe,大屏幕上播放着斐济的风光,到处都写着什么Me的…BulaMe啊啥的,很有意思。Nerd smile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晴  太阳

今天我们体验磁悬浮。作为local people我也是头一回乘磁悬浮,而且一乘就是VIP席,看着电子屏上的数字逐渐上涨,那个叫兴奋啊。往返一圈其实很快,大概10分钟左右。最高时速可达431km/h,事实上,停留在这个数字上的时间也不过几秒钟而已,被我抓拍下来咯。

随后赴外高桥码头察看机检站设备。聆听了一场商业会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翻译的巨大作用:翻译的措辞甚或影响这个议程的情绪。这场会见居然用了3个翻译,一个是海关领导的翻译(这位女士的翻译质量很高,看来很职业),一个是外办自己的翻译(这位GG好像没说上几句话- -),另外还有某公司的翻译做产品介绍。这个公司自己的译员可能也不是专职的,除了口音听起来很累之外,措辞上也不太注意。比如X价格购置的机器的数量,简单译成为2台机器(2 machines)就不如2套设备包括…(2 sets/ suites, including…)顺耳,性价比一下子落下去了,总理看上去很难为的样子。看来翻译的详略也是需要好好拿捏的。至于在随后的饭局上这家公司有没有挽回失误,不得而知,但愿成功吧。

下午第二次为游江踩点,终于确定了一艘船。长吐一口气。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晴  太阳

上午有幸参加韩市长的会见。市政府大楼我第一次进去,坐在贵宾厅里感觉很不错。韩市长在天气的问题上谈了不少,总理也不忘借“热”来表达天气之“热”和人民之“热情”的双关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韩市长向总理赠送的中国馆模型礼物是我包装的,哈哈~Smile with tongue out

下午见证一场CCTV的专访,总理话不太多,主持人有点小尴尬。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多云/阵雨  Umbrella

今天的行程最为忙碌。上午先去野生动物园,居然这么远的路依然是警车开道,一路畅通啊,不得不再佩服一下安保的工作,用总理的话来说是impressive。

在动物园,看了世博大熊猫,亲眼看见大熊猫啊,它们整齐地并作一排吃早饭的样子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倒也不怕生人,尽情地在享受竹子的美味。其中一只干脆仰面朝天,抱着竹子,舔啊舔的,像婴儿一样,绝对是憨态可掬。Angel

稍后又在狐猴岛和节尾狐猴来了一场亲密接触,我想到了电影《马达加斯加》里那只朱利安猴王啊,呵呵。机灵的小猴子,爪子摸上去软绵绵的,虽然乍一看面相不那么友善,主要是眼睛的颜色看起来有些凶光- -b不过其实它们很可爱的呢。

动物园出来又奔赴世博浦西园区,今天看了上汽通用馆和石油馆。GM馆,个人觉得值得一看,整体的效果很不错,居然还遇到了老同学谭老唉,美国回来的嘛,幸好有他在帮我敲了章(前台的小姐居然骗我说没有敲章,哼 Disappointed smile)。

石油馆的4D电影,去之前被说得神乎其神的,据说比沙特馆的电影还要好看,亲历了一番,虽然的确有几个机关比较悚人,不过想来也不过如此嘛,看来我对沙特馆也不能抱有太高的期待了。

中午宴请之后参观华为(一进门《好一朵茉莉花》,一出门《友谊地久天长》= =b)新的R&D中心很气派啊,纯白的展示中心未来感十足。体验了远程视频会议、模拟3D赛车,突然发现原来好多大牌的内部元件都是华为的杰作哦,为民企而自豪!

期待已久的游江活动如期举行,天气很赏脸,一阵雨后气温有些下降。傍晚船上江风阵阵,惬意不已。从新开河往世博园,欣赏了世博文化中心前的音乐喷泉表演,又折返来到外滩,在两岸古老与现代建筑的包容之中,感悟城市的美好。

让我来改写一句诗:

我们在船上看风景 / 看风景的人在岸上看我们 / 霓虹装饰了我们的桅杆 / 我们装饰了游人的相片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晴  太阳

斐济群岛共和国馆日。

上午在世博中心广场举行升旗仪式,随后又在中庭观看了欢迎仪式的表演。舞姿不能算是优美,甚至有些粗旷。但正是在那洋溢着原始风格的肢体动作中,在那散发着纯朴气息的表情语言中,你能够看到岛国人的生活姿态——“快乐”——碧海、蓝天、沙滩,与世无争,享受生活每一天。这种源自大地的生命力量,一如他们身躯,泛着泥土的自然色泽,是最本真最深沉的美。

参观中国馆,电影已换成《和谐中国》了,总算出现了一些展现中国风物的画面,但感觉不如之前抗震救灾的片子拍摄得好,虽然画面精致,但感觉缺少故事线索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像在看默片一样 – -b 纯粹的宣传片似乎不那么吸引人。

斐济馆展位很小,位于太平洋联合馆之中。整个馆内坐拥着14个太平洋的岛国,主要是岛国文化的介绍。欢迎仪式上表演的斐济“戏剧”很出彩,虽然言语不通,但从发声和情绪上依然能够看个大概。

鸡尾酒会之后,夜晚在太平洋舞台观看专场文艺演出。眩目的灯光,率直的舞姿,完美的和声。在夜色渐浓的世博园里,这个南太平洋的美丽岛国向我们吹来了一阵凉爽的风,编织起又一个仲夏夜之梦。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晴  太阳

 离。启。别。殇。

“中国的今天就是斐济的明天。”

——斐济总理 姆拜尼马拉马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象牙塔中】倔强的天际线 :::::

开学以来,就一直疲于奔波。学校家里来回跑,每周两次往返外办,和这个城市的通勤者同挤一部地铁。在庞德笔下,那是疏花装点的黝湿枝头,人潮闪着廓影,我顿觉精辟,不过早已无暇识别面孔,却为几分几壤的站立空间犯愁。

每当从地铁口出来,除了抬头仰望一下天际,还会不自禁地向对面的静安寺寻去,仿佛在成堆的玻璃山中觅得几许宁静和慰藉似的。身旁的涌泉永远在汩汩地流,耳畔传来清冽之音,一天就是这么开始的。

午间偶尔会来静安公园小憩,踏着古朴的小径,倒真有些“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公园里不乏各色花卉林木,绝大多数都是叫不上名儿的外来品种,假山叠泉趣味盎然,池塘里蝌蚪成群,悬铃大木撑起一方景致,可谓怡情惬心之佳处。

某日,带着雨水也浇灭不了的兴致,去了趟世博园工地。场馆内电梯尚未通电,百余号人上上下下,那一个叫累人!提前看风景的确是要付出代价的!幸好来回场馆间有巴士相送。从演艺中心(好像改称“文化中心”了)环形长廊遥望对岸的UBPA,从世博中心宴会大厅俯瞰黄浦江平静的江水。雨水迷离了视线,且算是概览吧。

外办老师携庞大队伍是来踩点的,我们几个P孩就是跟着凑热闹而已。大家都想来瞅瞅英国馆,不料还是非洲联合馆比较夺人眼球,因为打起光线来,那些动物的图案实在太醒目了。

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倔强”这个词,也许是面对诱惑太多,选择太多,尝试的也已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谁到此时亦茫然。五月天唱着“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也许有怂恿,有鼓励,有建议,有偏视,而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

大学仿佛已不再是学术文化的象牙塔,而是社会竞技的训练场;四年磨一剑俨然成了三年短修班。我不知道当年大家挤破头进了上外是怀着怎样一种襟抱,我们所真实面对的是大多是一些崇尚实用、草率复合的课程,这一切在告诉你,外语只是一种技能,是职场竞争的有利资本,其本身不算专业。而学生也大多对给分高的老师、考试简单的课程趋之若鹜,只是为了填满那几个学分。我们大都被动地接受所谓的“知识”,心气浮躁;老师也往往教、学脱节,沉浸于孤芳自赏的囚笼之中。

在我看来,语言是一种力量,它不仅仅需要使用;沟通之外,在它的背后潜藏的是智慧、是理想,是对世界的独特表达方式。就这点来说,语言,更确切地说是语文,镌刻的是人类文明行走的痕迹,那才真正值得欣赏和玩味,并传承和发扬的。

偶然间,看到前辈们为外语教学所订立的目标,使学生“(甲)成为博雅之士;(乙)了解西洋文明之精神;(丙)造就国内所需要之精通外国语文人才;(丁)创造今世之中国文学;(戊)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而互为介绍传布。”

嗟夫!路遥而犹不悔,心生希望。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漫步萍踪】站在时间的夹角 :::::

      人们常说,光阴似箭,白驹过隙,但似乎在鼓浪屿,时间也在风景中搁浅了。 一切都是慢慢的,恍若被抽离了压力,在那颓败却不失精致的院落前,顿时轻盈起来。

       是这样一个岛,没有大桥,没有隧道,轮船是唯一可及的方式。是这样一个岛,没有公路,没有车站,双脚是唯一可行的工具。而真正触摸大地的时候,视野得到了最大化的延展。潮起潮落,日暮更迭,岛上的日子就在绝无车马喧嚣的安宁中缓缓走过。

       难以预知天气的变换,因为只消一阵悸动的海风,就能捋走一片阴云。阳光尽情地宣泄,洒遍整片风景。于是,那一簇簇纾紫的三角梅,不拘街角巷尾、草间石隙,带着几分俏皮与放浪,自由地绽开。鼓浪屿与舒婷形影不离,记得她有首诗就叫《日光岩下的三角梅》“……呵,抬头是你/低头是你/闭上眼睛还是你/即使身在异乡他水/只要想起/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眼光便柔和如梦/心,不知是悲是喜。”

       岛上并不落寂,大把大把的旅行者,跟随着各色的小旗来往穿梭,也有不时传来的叫卖声,扰人清梦,不能免俗地让这里成为了旅游胜地。然而,倘若避开人群,转入一条僻静的小路,隐藏在狭巷里的独特气韵,才真正在眼前展开来。在光与影的调和下,老墙斑驳的深邃里泛出了光泽,旁逸斜出的枝花装点其间,重获生气。各国风情的小洋楼,造型典雅,雕刻精致,在满目绿色的荫翳里,诉说着历史的悠远与绵长。

       岛上的菽庄花园里,有个林尔嘉先生为孩子们建造的溪水假山,洞洞相连,嵌有十二生肖的头像。我一心想把每一个都找到,兜了一圈还是差了几个,爬上爬下,辨怪石嶙峋,倒颇有些情趣可寻。

       鼓浪屿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岛上的人爱音乐,南音绰约,吹遍雕栏;岛上亦有个钢琴博物馆,收藏着各式姿态的古老琴具,记得有个摆在转角的钢琴,外形直角对称,琴键逐级缩短,煞是有趣。 街巷口遇见一个弹着吉他的歌者,身旁摆着自己的专辑,意态萧索,却也神思专注。岛上还有个音乐学校,据说培养了不少大师级的人物,鼓浪屿音乐厅亦是令乐迷心驰神往的圣地。

       岛上也是个不失诗意的地方,朦胧派的女诗人舒婷视其为创作之源。而女诗人一直就住在岛上,于是她的住处,也成了慕名者访岛必寻的目的地,一时间竟也成就了不少的传奇佳话。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充满着小资情调的地方,遍地是慵懒和迷靡。网络上因为一只猫儿,人气颇旺的张三疯奶茶店,十五大洋的招牌奶茶也不过如此。话说回来,那句“爱自己、爱生活、爱家人”的口号,让人心里还是暖暖的。

        这是一个半隐的岛,在南洋海风的吹拂下,每一片风景都是主动的迷失,和着若有若无的琴音,让我闲来半载,在夹角中静看时间流逝。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光影流转】托卡塔与赋格 :::::

       倾心于这部电影,并非源自影评口碑,而全因片名让我沉醉: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 。如此优美的法语,有个毫不逊色的英译与之相配: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中文译为:我心遗忘的节奏(又译:琴指心声)。据说翻拍自1978年由美国导演James Toback执导的《手指》,却取得了远远大于原作的成功。

       沉浸在古典乐声中,瞥见名词一二,不甚了解。看到一段关于“托卡塔与赋格”的解释,觉得不错:

      托卡塔的意大利原意是触碰,用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以快速的音阶经过交替构成的织体,而赋格是拉丁文FUGA的音译,代表着逃遁的涵义。

       在古典时期作曲家常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交替循环的特征。触碰和逃遁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体现着,就象是蝙蝠那样让我们无法把握生活的分类。

       巴赫著名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可谓典范之作,英伦乐队McFLY有首Transylvania好像就是沿用了这个曲式,唱出了几分吸血鬼的味道,可见这首作品极富可塑性与戏剧性:

    http://www.tudou.com/v/uUcZtSPMyG0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J.S.Bach: Toccata & Fugue in D Minor

  http://www.51119.com/play/swf/1.swf?mp3=http://www.bachorgan.com/DanLong/Toccata__Fugue_in_D_Mi.mp3&autostart=0&bgcolor=

       我突然想起一幕细节,电影中Thomas Seyr去试演的时候,演奏的是E 小调托卡塔赋格曲,然而他最终失败了,这是不是一种暗喻?正如电影海报上寓意的那样,左手怀揣着对于钢琴的热爱,渴望触碰美好的生活;而右手又是扰人清梦,逃遁良心,残暴嗜血。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又将谱写出怎样的旋律?片尾,一场挣扎后又坐在剧院里,欣赏爱人的钢琴会。十指和着音乐节奏,幻想着正在弹琴,那是他遗忘许久又害怕再次失去的节奏吗?他用嘴巴紧紧咬住命运的手指不肯松开,紧紧扯住梦想的天堂。迷失者终于寻到归家的路。

       巴赫赋格曲的巅峰之作,乃是《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两百年后,法国作曲家古诺巧夺天工,改编并谱写了著名的《圣母颂》(Ave Maria)。钢琴与提琴相映成趣,令人迷恋,如在天堂。

巴赫/古诺:《圣母颂》
J.S.BachBach/Charles Gounod:Ave Maria

  http://www.51119.com/play/swf/1.swf?mp3=http://dbgoncalves.com/Bach-Ave.mp3&autostart=0&bgcolor=

       我并非想写一篇影评,这只是沉醉者的只言片语罢了。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思想钩沉】你好二〇一〇 :::::

      二〇〇九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来不及思考整个过程,就投入了二〇一〇年的怀抱。八〇后们开始向奔四进发,而曳着其尾巴的我,也在彷徨与期望间向前走。

      Au Revoir, 我的2009!

上海 – 09/01/16 – “译者有心”博客开通
上海 – 09/02/01 – “艺潮呈澜”博客开通
上海 – 09/02/05 – 莫干山路50号
上海 – 09/03/07 – 《进化》多伦现代艺术馆
上海 – 09/04/14 – Stephen E. Lucas讲座
上海 – 09/04/18 – TEM 4 考试
西塘 – 09/05/27 – 梦幻西塘两日游
上海 – 09/05/29 – 上海美术馆
上海 – 09/06/29 – “译者有心”博客转移
上海 – 09/07/15 – 话剧《蛇诗慢》
上海 – 09/07/17 – Dragonfly
上海 – 09/07/22 – 看日全食
武汉 – 09/07/23-28 – 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
上海 – 09/08/05 – 达利作品展
上海 – 09/08/10 – CASIO翻译竞赛
上海 – 09/08/16 – 上海书展
上海 – 09/09/08 – 网络信息部招新
上海 – 09/09/11 – 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
上海 – 09/09/20 – 上海电子艺术节
上海 – 09/10/06 – 上海城市雕塑中心
上海 – 09/11/06 – Grace的婚礼
上海 – 09/11/12 – 校庆献礼月手册完成
上海 – 09/11/25 – 体育舞蹈
上海 – 09/12/02 – 《思索志》第二期
上海 – 09/12/09 – 上外E-ClASS颁奖典礼
上海 – 09/12/13 – 接待李肇星爷爷来上外
上海 – 09/12/18 – 上外六十周年校庆
上海 – 09/12/24 – 全家避风塘
上海 – 09/12/25 – 话剧《复活》

      偶然间看到这张红色暴力熊走在钢琴键盘上的照片,爱不释手。希望这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会红红火火(不要风风火火- -b)地走出一条旋律酣畅的阳光大道。\(^O^)/

······························

        观看了柏林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直播,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百听不厌,冥冥中觉得这是一首神奇的曲子。大师卡拉扬和魏森伯格曾经合作过,这回又见郎朗。

     http://www.56.com/n_img_/c48_/22_/28_/gaoge2005_/zhajm_12622878190hd_/5221800_/0_/48656616.swf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城中艺潮】圣诞戏文夜 :::::

      圣诞那天姐姐快递来两张票,说是当晚在上海戏剧学院有场话剧演出:托尔斯泰《复活》,作为“俄语年”大学生俄罗斯作家作品戏剧节的闭幕式。

       于是乎,我和妈两人兴冲冲地去看话剧了。不巧是圣诞节,南京西路堵车严重,37路开了老半天才到站。不过沿路看到恒隆门口竖起了巨大的圣诞树,还是挺温馨的,平复了下我焦急的心情。等我们走到华山路的上戏剧场,已经迟到了一会儿。

      这个话剧规模不算大,也没有对外宣传,上座率也不算高,估计就是上戏学生的汇报演出。所以嘛,悄悄走进去没引起什么骚动,貌似大家都看得很认真。

       关于托尔斯泰的《复活》,说来惭愧,我还真没有拜读过。感觉苏联的小说,都是在讴歌革命之类的,属于所谓的红色题材。当然,伟大的托尔斯泰先生所处的年代,要比苏联早一些,算是沙俄时代吧,多是揭露丑恶现实的内容。

       看了话剧之后,对小说的故事脉络有了个大致概念。的确,论情节,还是属于较为传统的构思,大致是: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在陪审一桩案件时,发现妓女玛丝洛娃原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然而他在占有后无情地抛弃了她。此后她也就沉沦堕落了。而公爵此时不堪内心愧责,同时他发现周遭的人变得面目可憎,于是他开始了精神与道德上的“复活”。他为玛丝洛娃改善处境,教她努力学好;他帮助上诉,后向皇帝情愿,随玛丝洛娃同去西伯利亚流放。而沿路政治犯西蒙松的感染,玛丝洛娃也原谅了公爵。

       故事不算出彩,感觉情节有些简单,缺少了现实的人性复杂。因为是托老未完之作,况且结局诉诸宗教,以自我修行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想法在现在看来是苍白而无力的。但是,这次话剧中演员的表现还是很值得夸赞了。最重要的是舞台效果,和音效实在是非常棒,配合得很好。舞台后方的斜坡成了远景的重点场所,而前方的中央,也有个微微抬升的斜坡,正对观众席,可以把视线提起来,看来还是挺人性化的。抓拍了一些细节,比如有一幕是卡秋莎冒着大雪去火车站找聂赫留朵夫,而公爵却站温暖的车厢里和别人攀谈甚欢(位置在后方斜坡),早把她忘记了。卡秋莎就背对观众席,不停地向斜坡上攀爬,滑下来,继续爬,不停地喊着公爵的名字,似乎公爵在放浪后一把就把她踩在了脚下,对她置之不理了。悲情与无情,通过一个斜坡表现得恰到好处,感觉处理得不错。

       音乐是俄语原声作品的曲子,所以气氛很协调。演员的扮相也十分精致。不禁让我回想起演莎剧时候的一幕幕。其实,我们也只是设备差了点吧,如果有这么好的舞台、道具,以及服装的话,我们的《李尔王》必然也将更为精彩 (:

       话剧持续了近两个小时,谢幕之际,有同学上去献花,一旁的许多上戏的老师们也在鼓掌祝贺。这个不大的舞台,在众人的欢呼中,显得大气而又温熙。总之,这场话剧给我今年的圣诞增添了不少文艺气息,不错不错。

       走出剧场,披星戴月地穿过上戏校园。路过小红楼,往前看到端钧剧场,眼前浮现去年来此看《岁月1978》的情景。剧场摇身一变成了个石库门弄堂,里面的演员都是模拟三十年的样子在生活,可以和他们攀谈,可以阅读大字报,可以欣赏革命电影,也可以参加刚恢复高考后兴起的补习班。我们观众么,进入了时光倒流的状态,也煞有介事地成了剧中的演员了。

        说来,戏剧真是一门颇可玩味的艺术。

······························

今天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

马上就要迎来2010年黎明的曙光。

祝大家新年快乐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城中艺潮】莫干山路漫游记 :::::

(一篇旧文)

      莫干山路是个耐人留连的所在。它未必如外滩豫园那样声名绚烂,恐怕也少有人对这条路独垂青眼,认为是必须观光的申城一景。我想也对,这里岂是走马观花的心态能一览无遗的。

      漫游一番M50(莫干山路50号),是我许久以来的热望,终夙愿今朝。苏州河畔这条不起眼的小路,连一条公交车都未曾驶过。于是有了步行的乐趣、浪掷的时光,来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还未及园区,旦见路边围墙上各式涂鸦,抹杀了我不少胶片。这条百米来长的围墙,孑然伫立在即将拆迁的工地上,也许就在不久之后,这座涂鸦墙也会随着城市的建设而轰然倒塌。或许,人们会突然意识到它的重要,任其永久伫立,因它不仅是园区的最好领路人,同样亦是城市年轻的象征。

      创意文化的盛行,也许可比作“建在地图上的乌托邦”,因王尔德曾断言:“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是丝毫不值得一顾的。”似乎大都市都有意包容这个乌托邦,自纽约SOHO区兴起的LOFT,是工业与后现代的碰撞。其貌不扬的旧式厂房,涌动一股艺术气息,宛若给悲壮凭添一抹色彩,令人如痴如醉。伦敦霍克斯顿、北京798,世界各地此番浮世绘,不胜举隅。

      厂房形廓、喷漆文字、工业零件,三者绘就而成的符号,成了此地的代名词。大大小小二十栋楼宇,砖面斑驳,湿气氤氲。错落的天际线,泛着别致的光泽。偌大园区,难以奢望浩荡人海,零星散客,唯恐纷扰宁静悠长。因而,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某处阁楼风景独到,凭栏眺远,下界通衢近道一览无遗,友人劝我离开,他有不祥之感。我亦算是艺术馆的常客,习惯了喧嚣中的孤寂,但这里散落着的,不仅是空旷的气息,还有些许静止不动的奇诡,叫人不是滋味。也许,正是这种别致的情怀和魅力纷扬和感染了一片区域。

      爱普生影艺坊,此地展出创意新锐评展。我前脚刚步入,友人一把将我拉回,问我门票几何,若是每栋楼宇皆独立售票,那岂非支出无量?这一问题我始料未及,然而这却也是事实。若非服务台前工作人员,以及台面一字排开的宣传卡(看来极似叠叠门票),便真无此顾忌——常见于各大艺术展馆,这番姿态就告诉你:这里是门票付费的地点。于是乎我上前询问门票之事,得到的回答正中下怀:完全免费。其实,Loft原本即是开放的艺术空间。现在想来,柯灵先生所言极是:“艺术使生命增值,黄金贬价。”

      看看那些绘画:《形单影只》,意态萧索,发人深省;《影子》形象美妙,画意绵绵;看看那些展板:《瓶什么设计》,满腹创意,姿态万千;《虫子》结构复杂,制作精良;看看那些装置:《卷》人各有貌,立体生动;《情绪》想法独到,排列有道。最令我称奇的是一幅国画,看似泼墨山水,实则不然。你能看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吗?

      其实,这是常见洗衣盆里的写照,白色的泡沫中露出的衣角,黑白处理盖上印章,倒是颇有国画的气度。感叹真是创意无限,眼光非同一般。园区内的展览此起彼伏,偶尔在工作室里,你也能发现艺术家们创作的身影,友人评道他们难以谋生。或许他们真是兀兀穷年,遍尝艰辛困苦,然而正如同巴黎蒙马特高地的街头艺人,“谁能料定那些露天画展的展品中,有朝一日不会奇迹般在罗浮宫里出现?”(柯灵先生语)

      能够乘上老古董的工厂电梯让我不虚此行。前门进入后门出,我感觉轨道煞是光滑,没有我臆想中的隆隆声,速度均匀,因而丝毫没有升降分明的感觉。没有液晶的屏幕,没有数字的按键,没有华丽的地板,徒留斑驳的钢板,实则一个硕大铁箱,也别是一番趣味。

      漫步园区,伫足凝望,随处可见风景。我想,并非固定空间内才能呈现艺术,也许它是路边沿线一抹色彩,也许它是墙头隅角一柄雨伞,也许它是灭火器上的一段文字,也许它是窗栏阁下的一块铭牌。你可以触摸,可以把玩,甚至可以再创作。此番亲近之感,为我所爱——当代艺术的互动魅力,从心所欲不逾矩,不似《蒙娜·丽莎》那般,相隔三层玻璃之距,也许还有熙熙攘攘的人头,既定的线路让你束手无措,这种观光的姿态何谈欣赏?

      友人问我是否看懂,我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无言以对。理解当代艺术,好似雾里看花,孰料难以真切。我们甚至嗤之以鼻,视为文化糟粕。不可否认,并非任何作品堪称艺术。但我们之所以困于理解,在于放弃了思维的权利。传达功能已然转变,当代艺术岂是传统的美感表达?它多是借诸艺术之形,表现社会之观,反较自我之思。有鉴于此,我们并非要与艺术家们“神合”,千人眼中的千个哈姆雷特,究竟何为唯一并不重要。而是有个人思考和眼光,思索当下,放眼未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若是如此,众生皆有创造艺术的可能,岂非乐事一桩?

      艺术家大凡是小人物起家,默默无闻在理想下耕耘。莫干山路的漫游,我看到了许多值得歆羡的人生之境。他们或是偏居陋室,摆弄作品;或是一杯在手,畅谈甚欢。艺术使他们的生命丰盈,也让我们的世界多彩。他们不会寂寞吧?一定不会。我们亦是如此。

2009.2.5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象牙塔中】九月返校情结 :::::

      不知不觉又一个夏天即将逝去。可以觉察到白昼逐渐缩短,黑夜却不断蔓延。这个被雨水惯坏的夏天,撒下被日食晕染的花事,散发出沉郁的味道。

      在这个夏天,呼吸了武汉的江风,任凭晴川汉木扬起宕跌的旅程;穿梭在地铁的人海,晕乎悠庭会所莫名而来的约定。在这个夏天,翻读了几本好书,庆幸自己抓住夏天的尾巴,留住一番记忆;拾掇起几句法语,暗伤自己不断拖延的计划,惊觉赧颜汗下。

       九月是返校的季节,一个同六月相似的特殊节点,情绪确是不一样的。久未谋面的挚友又将相见,久未拓印的课本又将翻页,久未关注的黑板又将书写。怀着期待,在校园院馆间游走,披星戴月,恍若最忙碌的英雄。于是,苍穹绚烂,人前绽颜,内心却仿佛那蝜蝂小虫,几多彷徨,而又几多坚定。

       遥想七十年前的此刻,接踵而来的硝烟打破了宁静的校园。那些黑白交叠的画面,荡起泪花点点。任时空变幻,历史更迭,校园记录下最纯粹的青春天性。返校是一种天性的回归,重新寻找属于这个年纪的精神家园。

       多年之后,不知是否依然还有返校情结的襟抱。在那碌碌无为的世事中,凭栏而望,是那涂着银子的玻璃,还是面向世界的明窗?

       终于,九月如期而至。而现在的我,注定继续攀爬那座象牙塔,时光倥偬,不容停歇。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大城小事】电波忘不了 :::::

       http://www.51119.com/play/swf/1.swf?mp3=http://storage.live.com/items/4D864FF8D89D372E!2372?filename=子夜书社.mp3&autostart=0&bgcolor=

      越发觉得,如果晚上不听广播,我就睡不着觉,难道说,我得了“电波综合症”?

      在学校的日子里,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准时收听Kevin的《夜上海》(Live it up Shanghai),听他侃一周的电影榜单,聊好听的歌曲专辑,用流利而又有些奇怪的英语播报新闻,最多的就是和嘉宾们谈天说地。然后,在两种语言的角力之中,渡过每天的最后一个小时。快乐地。

      一到周末就是我最爱的《月光书房》,《子夜书社》,叶沙、刘先生、舒逸聊,还有我写不出名字的Pu Yun。对于叶沙,我是时而喜欢,时而不喜欢,囧……她是理性的、一针见血的、颇有启发性的,然而有时候有些居高临下,似乎她说的都是最终答案,批判性极强,这个让听众有点汗颜啊……不过她声音很好听哈。相比而言,我倒喜欢刘先生,很有底蕴的人,看书特别快。深夜时分,听他谈谈好书,很舒服。

      有时候,去101.7听听小白和罗三顺两位同学又在捣鼓什么新话题(最近看到三顺同学的真人照片,把我雷到了。我还是听你声音好了~哈)几年以来,动感101已经跻身全亚洲顶尖的华语流行音乐电台了,真是颇具潜力,加油。

       还有《欢乐正前方》聊以慰藉,我想到王为和闻风两个人的声音就想笑。在那首搞怪的串烧主题歌后(最后一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欢乐正前方。”;记得以前好像是那个“蜀之鄙有二僧  ”的改编版),一个接一个的笑话,让躺在被窝里的我止不住的闷笑。哈哈哈~

      因为没有了视觉的接触,完全只能靠听觉吸引,电台播放的广告总是那么有创意,特别是最近的公益广告,听完总会会心一笑。当然纯粹的听觉刺激容易激发千奇百怪的幻想,比如深更半夜听《午夜惊奇》,总是一身冷汗呐。

      想起当年的许多节目,如今已经淡出了。记得小时候,好像有一个少儿广播电台(还是792放的少儿广播节目,记不清了),从而认识了梅梅姐姐(我最熟悉、最喜欢的声音,还有许许多多配音作品;大病后的梅梅姐姐现在说话语速明显慢了许多,在105.7做《车外有星光》,声音还是那么好听!)、贾老师(教作文节目,学到很多东西),还有承载着童年回忆的故事节目。

       当然,还有101.7小凡的《篇篇情》,那是初中的事了,我想很多同在这座城市,同属这个年代的人都听过这个节日。很纯净的声音,听她讲述着心情故事,一边做作业:P。中考前,我还第一次发短信祝福到电台,然后小凡马上就播了,让我印象深刻啊(虽然我点的歌没有放)。

      还有隋蕾的《精彩梦剧场》,那个隋唐演义的“隋”、花蕾的“蕾”,那个“音乐有戏,精彩无限”的口号,让音乐与小品在电波里有了最初的相遇。

       小时候,还去找听过的英语磁带,把喜欢的节目录下来,反复地听。磁带多了,还会标上记号,保存起来,仿佛在建立属于自己的声音档案,至今我依然保存着那个放磁带的箱子。话说最近发现,现在广播节目都有七天在线回听啦, http://www.radioshanghai.com。不错不错~

       我特别佩服那些电台DJ,说话也不用草稿,可以说得这么顺畅,文字就这么流泻出来,真的很用心。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每一个溺上这些声音的人。

      想起来《西雅图夜未眠》里,广播成就了一段美丽的邂逅。

       一间播音室,一支话筒,就可以创造一个小世界。而一台收音机,就可以不断从那个小世界里,接受不同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境传达。

       广播还在,真好。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